中国机构首发国家信用报告:中国超美德日

2010.07.12

中国经济网7月12日报道 7月11日,中国独立评级机构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在北京发布首批50个典型国家的信用等级。这是中国也是世界第一个非西方国家评级机构第一次向全球发布的国家主权信用风险信息。专家认为,大公此举标志着中国独立评级机构作为一支新兴评级力量开始登上国际信用评级舞台。当天,大公还发布了《2010年国家信用风险报告》。据了解,针对未来全球国家信用需求和信用风险发布总体预测性报告,在国际信用评级业尚属首次。

对中美英法德日国家信用评级引人瞩目

“大公首批推出的50个国家信用等级,基本反映了世界主要区域信用风险的典型特征以及国家信用风险在世界范围的布局及变化情况。”大公国家风险部总经理林文杰说,50个国家分布于全球五大洲,欧洲二十国、亚洲十七国、北美两国、南美六国、非洲三国和大洋洲两国,50个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合计占到世界经济总量的90%。

林文杰说,从整体信用水平看,本币投资级以上级别(BBB-及以上)的国家占72%,投机级(BB+及以下)国家占28%,外币投资级以上级别国家占74%,投机级占26%。从本外币级别一致性看,本外币信用级别相同的国家是38个;本币级别低于外币级别的国家有3个;本币级别高于外币级别的国家有9个。

在发布会上,最为引人瞩目的当属大公对中、美、英、法、德等主要国家的主权信用评级。大公对中国国家信用评级为本币A A +、外币A A A;美国评级为本币A A、外币A A;英国和法国的本币和外币均为A A -;德国本币和外币均为A A +。

记者同时注意到,穆迪、标准普尔和惠誉等三大机构对中国的评级分别是A 1、A +和A A -;而对美国、英国、法国、德国的评级则均为A A A;对日本评级分别为A A 2、A A和A A -。

对比发现,在对中、美、英、法、德等国家信用等级的评价上,大公与国际三大评级机构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异。

“从大公的国家信用级别与美国三家评级机构的评级结果的比较分析,明显地反映出在不同评级理念指导下对具体国家偿债能力在判断上的不同。”出席发布会的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管局原副局长魏本华告诉记者,与以美国三大评级机构为代表的国际评级体系相比,大公在评级立场、思维方式、理论体系和分析方法上都存在着较大区别。

“新型国家信用评级标准”与国际现行评级标准差异

大公董事长兼总裁关建中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大公此次对全球50个国家信用等级报告是依据其探索创立的“新型国家信用评级标准”作出的,这一标准的核心内容可归结为五点,即“国家管理能力、经济实力、金融实力、财政实力和外汇实力。”

据介绍,大公国家信用评级在具体操作过程中重点把握五项原则:一是对一国综合体制实力和政府财政状况的综合系统评估;二是把财政状况作为对于一国政府债务偿还能力具有直接决定作用的因素;三是政府财政收入的创造能力是债务偿还的基础,融资收入并非是政府偿债能力的根本性保证;四是随着外部冲击对国家信用的影响日益严重并更加频繁,综合体制实力在保障信用水平的稳定性方面具有突出作用;五是信息、数据的来源和使用遵循真实性、时效性和一致性的原则。

大公“新型国家信用评级标准”与国际评级机构现行国家主权信用评给标准有何区别?今年5月,标准普尔负责亚洲国家主权评级的分析师陈锦荣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提问时曾做出解释。他说:“影响标准普尔对国家主权信用评级作出判断的因素(评级标准)主要有五点,即政治、经济、财政、货币政策及外汇资产。”

对于国际评级机构将“政治”因素放在首位的作法,关建中未予置评。他再次强调大公所坚持的“不以意识形态划界,平等维护国家信用关系各方利益”的根本立场。他说,支撑国家举债能力和偿还债务来源的根本是该国的财富创造能力。大公依据债权债务关系形成的一般原理,考察相关要素的内在联系,结合各国具体情况,经过复杂的分析过程,最终评估出每个国家的信用等级。

对推动国际信用评级体系的重构意义重大

据了解,全球金融危机和希腊债务危机的相继爆发,凸显出现行国际评级体系特别是国家主权信用评级的种种缺陷和弊端,改革国际信用评级体系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国家主席胡锦涛日前在多伦多G 20峰会上特别强调指出:“要制定客观、公正、合理、统一的主权信用评级方法和标准,使有关评级结果准确反映一国经济状况和信用级别。”

关建中说,制定客观、公正、合理的国家主权信用评级方法和标准,向世界提供公正、客观的信用评级资讯,这是大公长期以来认真思考和积极探索的目标和方向。自2006年开始,从研究全球信用经济的本质规律出发,在反复探索影响国家信用风险的诸基本要素及其内在联系的基础上,大公于2009年5月发布了中国第一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信用评级方法,进而完善形成了一套“新型国家信用评级标准”。

与会嘉宾和专家认为,大公发布首批50国家信用评级报告,表明中国独立评级机构开始争取国际评级话语权,这对维护我国金融主权、推动国际信用评级体系的重构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将改变长期以来由美国三大评级机构垄断的国际评级话语权的格局,促进世界经济的可持续均衡发展;另一方面,也将为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获得合理的金融定价提供信用信息服务。

在发布50个典型国家的信用等级的同时,大公还发布了《2010年国家信用风险报告》。该报告认为,2010年将是国际经济和金融秩序出现深刻调整的开端,主要发达国家信用风险呈现加速恶化的趋势,部分国家已经出现了偿债危机,欧元区国家信用危机的走向尤值关切,其他地区的国家信用风险略有上升或趋于稳定。

(本文来源:中国经济网 )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