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河
“如果有一天我走了,你会像马达那样找我吗?
会啊。
会一直找吗?
会。
会一直找到死吗?
会。
你撒谎。”
每个人都是一座图书馆2010.09.23
吴建中 一上讲台,上海图书馆馆长吴建中就讲述了自己刚刚遭遇到的两个震撼: “两个月前,我在甘肃天水参观了伏羲庙,阴阳八卦的各种符号和实物深深地吸引了我。8000年前,我们的先人就能高度概括自然现象了。可惜那时还没有文字,我们无法真正解读先人们的思想。上个月底,国际图联在南非开年会,回国途中买了一本书,叫《1421年,中国发现世界》。这本书很有趣,也很有争议,因为很多关键的资料都不是第一手的。这两件事对我触动很大。因为没有文字,人类失去了无数智慧资源;因为没有把这些记录保存于图书馆,人类又失去了不少珍贵的记忆。这使我想起英国科学哲学家波普尔关于图书馆的一个比喻:假如哪一天物质世界被严重损毁、但图书馆依然存在的话,那么我们的世界很快就会恢复原样。反过来,假如哪一天图书馆被严重损毁的话,那么不知道要给我们的后人增添多少麻烦。” “每个人都是一座图书馆”,这句充满诗意的话是吴建中的演讲题目。他认为,从信息收集、管理和交流等一系列信息活动来看,人的知识体系和图书馆的知识体系在很多方面都是相通的,可以说图书馆是人脑的延伸。“首先,人有积极的学习天性。有数据表明,从书本上获得的知识占8成。通过阅读,我们不仅能够与隔了百年甚至隔了千年的先人对话,把先人的经验变成自己的经验,而且能够与比自己年纪大的前辈们共享知识和经验。其次,人有独特的信息能力。信息能力就是信息素养,指一个人信息查询、加工、分析等的能力。第三,人有丰富的隐性知识。由于文字无法记录下来,人类不知道失去了多少隐性的记忆。事实上,在人类文明史上作为文明记录保存下来的只是其中极少的一部分。人有很多一刹那产生的灵感,或极其特殊但难以表达的技能。只有把隐形的知识变成可交流的、可编码的显性的知识,才能更好地实现共享。” 当人们希望把各自头脑中的知识集中在一个地方储存起来时,图书馆便诞生了。有人把1万多年前法国的拉斯科洞窟壁画称作人类最早的图书馆,而中国最早的图书馆馆长是2500年前的老子,他担任过周朝的守藏室之史,相当于图书馆馆长。吴建中欣赏阿根廷文学家博尔赫斯的一句话:“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博尔赫斯认为,图书馆里的书穷尽了所有符号的可能组合,因此,他把图书馆比作宇宙,“图书馆是永恒的,无所不在的”。 拆迁中国2010.09.15
二战的时候,在德国轰炸下的英国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个故事: 南方都市报-燃烧的真相:http://news.163.com/10/0915/09/6GK3BMP800011SM9.html |
CategoriesArchives
|
|
|